撰稿丨馬斯克斯
編輯丨麥 子
美編丨CBEA獨耀
為進一步提升鋰電池能量密度和性能,更輕薄的4μm 、4.5μm銅箔日益成為國內主流銅箔生產廠商布局的賽道。行業數據顯示,2021年我國6μm鋰電銅箔的產量占比58%,為第一主力品種。4.5μm鋰電銅箔的產量達到13389噸,占比已經提升到6%。
在碳中和的背景下,鋰電銅箔迭代速度越來越快。更薄的銅箔意味著更小的電阻,電池能量密度等性能也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。而且,鋰電銅箔的厚度越小,那么相應的電池重量也將越輕,同時也能夠有效降低銅箔原材料成本。因此,未來鋰電銅箔輕薄化將是大勢所趨。
01
≤4.5μm應用提速
近日,青海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年產1.5萬噸動力用電解銅箔項目正式投產,該項目是諾德股份在青海投建的年產4萬噸動力用鋰電銅箔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項目主打4μm和4.5μm高端動力用鋰電銅箔,可實現8μm與6μm產品的柔性切換。
據了解,目前諾德股份可批量供應4.5μm銅箔,已具備4μm銅箔的批量生產能力,并已經成功研發出更薄的3.5μm銅箔產品。7月8日,道森股份公告,與諾德股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,雙方將共同研發3μm等極薄銅箔產品。
除了諾德股份,今年5月,江銅銅箔首卷萬米4μm鋰電銅箔順利下卷,由此成為國內少數幾家能夠批量生產該類產品的企業之一。
此外,銅冠銅箔表示,公司已成功開發出4.5μm極薄鋰電池銅箔并小規模生產。嘉元科技也表示,公司已穩定批量向下游客戶供應4.5μm鋰電銅箔。
據江銅銅箔負責人介紹,鋰電銅箔厚度直接影響到電芯綜合性能,從6μm降到4μm,電池能量密度可以提高5%左右。而且,鋰電銅箔越做越薄的同時,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越來越高,企業利潤越做越厚?!?μm鋰電銅箔的加工費為每噸4萬元,而4μm鋰電銅箔的加工費至少是每噸6萬元,厚度降低2μm,附加值提升50%”。
業內分析認為,鋰電銅箔超薄化是趨勢,行業領先者可享受超額利潤。4.5μm等超薄銅箔生產技術難度較大,批量供貨供應商稀少。大批量穩定生產4.5μm銅箔需要一定的技術積累,良品率提升也需要一個過程。
從應用端來看,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從兩年前已經開始引入4.5μm銅箔進入電池生產。蜂巢能源、中創新航、正力新能等電池企業也在快速批量導入應用。業內分析指出,寧德時代等鋰電池下游廠商的設備技術突破,是極薄化銅箔需求迅速放量的重要因素。
02
產能競賽熱火朝天
新能源汽車市場對動力電池的需求旺盛,驅動鋰電銅箔需求持續快速增長。行業數據顯示,2021年國內鋰電銅箔出貨量達28萬噸,同比增長超過120%。市場人士指出,銅箔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,受限于2-3年的投產周期,預計明年鋰電銅箔市場仍將持續供不應求態勢。
據東吳證券統計,2021年國內鋰電銅箔產量位居前五的企業合計市占率達46%,生產商主要集中于靈寶華鑫、諾德股份、嘉元科技、華威銅箔、中一科技等公司。進入2022年以來,不少銅箔廠商都在加大產能建設。
根據諾德股份目前的產能規劃,預計公司2022年設計產能將達到7萬噸/年。今年1月,諾德股份公告,擬在湖北省黃石市投資建設10萬噸銅箔材料新生產基地;5月公司再次公告,擬投資建設年產能10萬噸超薄鋰電銅箔生產基地。公司預計2023年鋰電銅箔產能將達到14萬噸/年,2024年達到17萬噸/年,2025年達到20萬噸/年。
嘉元科技擴產也很勁猛。今年2月,嘉元科技募資56億元與寧德時代建設合資公司,規劃建設年產10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;3月,擬投資不超過10億元建設江西嘉元新增年產1.5萬噸電解銅箔項目;6月,擬定增不超47.22億元,用于嘉元科技園新增年產1.6萬噸高性能銅箔技術改造項目、年產3萬噸高精度超薄電子銅箔項目等。
除此之外,正威國際集團總投資200億元鋰電銅箔項目落戶福州,主要建設5-20萬噸鋰電銅箔生產線;總投資100億元的龍電華鑫銅箔項目開工,可年產3萬噸4-8μm高性能超薄銅箔;總投資約100億元的華創新材年產10萬噸超薄鋰電銅箔項目開工……
行業的火熱,還吸引不少企業跨界而來。主營業務為LED背光源的寶明科技擬投資60億元在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鋰電池復合銅箔生產基地;電線電纜領域上市公司杭電股份擬投資約50億元建年產5萬噸鋰電池超薄銅箔項目。
不過需要注意的是,雖然2022-2023年全球銅箔供需仍然延續2021年供不應求的格局,但是供給缺口將逐步收斂。華泰證券預計,2022-2025年全球鋰電銅箔供給CAGR(復合年均增長率)約為44%,高于需求CAGR 35%;2024-2025年供需格局將轉為過剩,針對97.7萬噸/121.5萬噸的需求預期,預計過?;蜻_14.4萬噸/22.82萬噸。
不難想象,未來隨著供需結構的轉變,擁有極薄鋰電銅箔核心制造技術的企業將擁有更強競爭力,而落后產能企業將遭到淘汰,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。


- 最新評論
- 我的評論